凤翔人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账户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791|回复: 0

造大孽:集中一流人才,提供不入流服务

[复制链接]

升级   88%

发表于 2009-3-23 16:10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
受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委托进行调查后出台的一份调查报告说,“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垄断性企业、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”。同时有官方人士介绍:发达国家,如美国80%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,而我国只有30%左右的人才在企业.....我国每百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在60人以上的12个行业全部集中在党政机关、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;不到10人的19个行业则集中在采矿业和简单制造业。

    人们热心议论的话题,是由该调查活动涉及的“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愿意当工人”,其实,更耐人寻味、更值得探讨的现象是:发达国家的人才往竞争型企业和教育、科研领域集中;中国的人才往党政、事业和垄断性国营企业集中。

    但还有最耐人寻味、最值得探讨的--需要具备“发现精神”才能发现其价值的话题是:既然公权与垄断经济组织人才竞争的能力世界第一,既然那里集中了大批一流人才,那么,按说中国人一定会从他们那里得到世界上质量最优、内容最多的公共服务--但是!事实上,或者说“铁的事实”是:他们那里的一流人才对中国公众提供了不入流的“服务”。

    正常的思维,看了这数据资料,应该得出“一流人才让中国人享受最佳公共服务”的结论;可是,如果谁这样想,那就是脑子出了问题。

   至于行政、事业系统等“公家”的服务水平,其实不说大家也清楚。毕竟老百姓和这些机构整日相处,谁从那里得了实惠、便利,谁从那里获得了温暖,谁从那里丢了权益或赚了恶心,谁未曾从那里得到过任何帮助....这些,不用人提醒心里都有数。

    中国的公权运行体系,在社会福利、社会保障方面,很大的工作量是“满足内需”的,给体制内的自己人服务,尤其重点着力于为上级人群服务,谁在公权系统中地位越高,谁就占有社会资源和实际利益越多。而同时,相当大比例的国民和公权的造福功能终身无关,他们只是些纯粹的“养育者”,并不在公权的保障和关照范围之内。大部分国民只是对公权系统的奉献者,没人知道上缴的税费干了什么。中国人的税赋水平排世界前列,“税外税”无从计算,但在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交通等各个生活的重要方面,却没有什么像样的福利,大家都还得另行交费。

    许多地方狠抓行政服务质量,对行政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明察暗访、招数用尽。但这些地方的人员,缺位、聊天、打游戏、看网络电影、织毛衣、嗑瓜子等现象依旧。说到底,这原因就是没什么可服务的。凡是重要的利益相关的事项,都在“其他场合”处理了,公权行为大部分以私人化方式来进行,用不着什么公共服务和公开解决。

    保障和服务的范围小,公家“一流人才”呈熙熙攘攘之势,工作量自然不大。按说干好一点不多的服务工作是自然的,也肯定是不超负荷的。但他们众口一词,总是喊工作任务重、压力大,总是要时时克服种种天大的困难,一旦他们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重担撂地、地球不转。

   说明什么?“人的因素第一”,人才决定论、人才重要论,在这里不正确了。

   还说明什么?教育失败了,教育没用了,人力资源浪费了,教育资源白搭了。那些“一流人才”连脑浆带躯体,都投到了垃圾堆里。

   还有其他意思吗?有。那众多的人才也不会一点作用都不起。他们消耗之多令人羡慕,他们化纳税人钱如流水,他们吃的是奶,挤出来的是草。由于他们是“一流人才”,于是他们福利待遇一流,舒适一流,社会保障一流;同时,他们还一流觉悟,一流高尚----也就是说,一流人才的脸皮也不是二流的,他们赚得了便宜卖乖,还率先向社会普及着虚伪、堕落之风。

   公权系统集中起一流人才,公共服务的效果却是最差的,无论从公平和效率那个角度考察,这样的公权体制和人才集结,都是在造大孽。

   公权体制对人才具有如此强大吸引力,不是公众之福反为公众之祸。之所以集合起一流人才却提供不入流服务和“负服务”,根子就在公权具有自行授权、自谋福利的特性。

    由此再次体会到那个民主制衡机制是多么英明,那是个“由天才设计,而可以由蠢材执行”的机制。公权失去现有的无制约性质,公权组织就没有了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,那么,我们就能享受到由不入流人才提供的优质的公共服务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凤翔人社区 - 人才,租房,招聘,二手广告免费信息发布网站 ( 陕ICP备15010312号 )

GMT+8, 2024-5-31 05:27 , Processed in 0.095780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

© 2001-2024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